承德市司法行政工作简报(第三十四期)
来源:承德市司法局2021-04-28 09:50浏览次数:

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专刊

 

承德市司法局

推出三项为民便民护民举措办实事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承德市司法局积极推出三项为民、便民、护民举措,推进全系统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取得扎实成效。

一、推出减负为民举措顺民心

用足用好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实际推出减轻群众负担系列举措。一是推出减少证明事项举措。积极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规定个人或企业在办理行政许可等事项时,可以通过书面承诺代替出具有关证明,有效减少了繁琐证明、“奇葩”证明,解决了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极大方便群众办事。目前,市本级有关部门已实行告知承诺制20项,并按要求进行了公示。二是推出减免收费事项举措。对法律援助、公证办理、律师服务等业务,尽最大可能降低援助标准和收费标准,减轻困难群众生活压力。目前,通过降低法律援助标准,为15名困难群众办理了法律援助案件;按照公证服务收费规定,对特困群体和“低保户”“五保户”等减免公证费用,全市各公证处共为570余件公证事项减免收费11万余元。 全市各律师所减免困难群众服务费用近100万元。三是突出减困济民举措。对所有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进行全面摸排,解决土地、落户、住房、社会保障、困难救济等方面困难50余件;开办社区矫正对象法纪教育和再就业培训2期,培训人员310人次。

二、推出服务便民举措促民需

立足本系统服务群众职能,结合实际推出系列便民举措,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一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务职能。加强12348热线宣传,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整合行政复议、公证、法援等力量,制定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清单,让群众“一站式”办理司法行政领域所有法律服务业务。结合农村“两委”换届,推动建立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五位一体”治理架构,为每村配备一名法治副主任和法律顾问,建强乡镇和村级法律服务组织,切实做到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二深化公证便民服务。推进公证业务信息化建设,推行网上远程视频办证、双休日办证、上门办证、一次告知一次办结、“最多跑一次”等制度,为群众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承德市公证处实行节假日预约公证服务,当事人可通过公证处的微信公众号、咨询电话等方式预约节假日期间办理公证事项,保证随约随办,365天无空挡;同时推出“零接触”办证程序,通过刷脸、电子签名等技术保障业务安全,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在家云享公证服务,得到了业界和当事人的好评。市恒义公证处实行上门公证服务,对老弱病残和其他特殊原因无法到公证处办理公证的当事人提供上门公证服务。兴隆县公证处深入偏远农村集中为村民提供“零距离”公证服务,发放各类公证宣传资料达1000余份,办理继承、赠与类民事公证37件,解答群众咨询115人次。兴隆县建立急证急办的绿色通道,为贫困户、残疾人、老年人、大病重病等当事人设立服务窗口。三是强化律师便民服务。先后开展为企业法治体检、送法下乡、线上咨询等活动,为38家、近千名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三八”妇女节、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期间,全市共有100余名律师参与公益普法。在村居两委换届期间,组织宣讲11场,解答各类咨询近百人次。

三、推出法治护民举措解民忧

发挥法治宣传教育、社会调解等职能,结合实际推出系列法治护民举措。一是积极推进普法护民。针对群众对疫情防控的法律需求,市法宣办制作了20个电子海报、27个小视频通过电视、电子显示屏、公众号和基层司法所微信群播发。针对群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的需求,发放《民法典200问》《生活中的民法典》、宣传折页等普及读物3万余册;每周三在电视台“百姓热线”栏目由律师分条讲解民法典13期。开设承德“云普法”平台,在10个县(市区)有线电视刊发宣传稿件(视频)、发布有关法律法规、典型案例、法律服务信息1000余条(篇)。在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医院、居民小区、写字楼电梯电子显示屏播发法律宣传信息资料,覆盖受众群体数十万。创建“法治承德”抖音号,播发原创小视频46个,浏览量达二百多万人次,获点赞7.3万余次。《承德市创新丰富普法模式,让法治文化浸入人心》被人民日报网络版(人民号)采用刊登。二是集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护民。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暖冬行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切实依法维护群众权益。目前,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3486件,调解成功3427件,成功率98.3%;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334次,发现矛盾纠纷831件,预防纠纷402件。三是推进人民调解提质增效护民。开展人民调解质量提升年活动,围绕提高人民调解质量和水平,聚焦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制定规范组织建设、人员配备、工作保障等方面系列制度机制,确保有效预防化解行业、专业领域矛盾纠纷,提高群众满意度。同时,扎实抓好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换届,目前已从“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政法干警)、优秀退役军人、人民监督员、人员陪审员和有关行业专业人士中选任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500余人,确保配强配齐各村调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