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解读
来源:承德市司法局2021-12-09 09:35浏览次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于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历经1982年、1986年、1995年、2004年和2015年5次修改该法分为五章69条,与这个《地方组织法》相对应,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还通过了《全国人大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这就使全国各级人大、各级政府都有章可循。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共同学习这部法律。

第一地方政府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关系的定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组织法》,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地方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组织法》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作为地方政府,它的定位就是执行者,进行行政管理;作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它的定位就是决策者,有权作出重大决定。

当然,所谓决策者、执行者的划分,是从整个国家机构的架构和立法、行政分权角度来说的。退回到行政机关内部来说,它同样需要划分出它的决策者、执行者。比如说,政府是决策机关,政府部门是执行机关;主要领导是决策者,其他人是执行者,其中副职是主要执行者。如果再深一点的说,执行者首先讲究的是服从决策者,政府部门首先讲究的是服从政府。

第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概念及有关规定

1、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概念。《地方组织法》规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的产生主要是根据地域和人口数量来选出代表组成。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来看,它与外国行使立法权的议会相当。在省人大或者较大的市人大,主要职权之一是行使立法权;在设区市、县一级的人大没有立法权。

2、人大代表的选举。分为间接选举和直接选举。直接选举是指每个公民都有权投票选举所在县、乡人大代表,由这些代表选举县长、乡长。间接选举是指设区市以上的人大代表都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再由这些代表选举市长、省长、国家主席等。

3、人大任期。《地方组织法》第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这意味着从全国人大到乡人大,都是五年任期。在1979年,只规定国家、省人大为五年,设区市、县、乡为三年;1982年将设区市改为五年;1995年将县修改为五年,2004年将乡也修改为五年

4、地方法规立法权限。《地方组织法》第7条规定省人大、省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大,“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大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虽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地方组织法》对较大市的立法权做了设定,但实际批准为较大市的并不多,迄今只在80年代中后期批准过十几个(如唐山、鞍山、抚顺、无锡、淮南等设区市)。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地方性法规立法权,其同级政府则同样有地方政府规章立法权。例如,我市立法权限主要包括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5、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范围。《地方组织法》第8条、第9条、第44条分别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作了详细的规定。概括起来有四点:⑴保障国家法律和政策在本行政区域内的贯彻;⑵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⑶选举本辖区内的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负责人和上一级人大代表;⑷监督一府两院。从上可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总体上是一致的,主要区别反映在:有些事项必须在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人大常委会上通过,比如县、市长的选举;而人大常委会只能决定谁代县长、代市长。

第三地方人民政府的概念及有关规定

1、政府的概念及沿革。1954年第一部宪法规定,管理行政事务的机关叫人民委员会,这个称呼用至1967年。1982年修改宪法和《地方组织法》时,才使用了“人民政府”这个概念。

2、依法行政的内涵。《地方组织法》第55条第三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依法行使行政职权”。这是1995年第三次修改时新增的内容。这是“依法行政”概念第一次在法律中被确认,表明政府行政管理权力既来源于法律授权,在实施行政管理中又必须按照法律程序行使,行政权力不仅有限,而且要承担与权力一致的责任。

3、行政首长负责制。《地方组织法》第62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实行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宪法第86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这里规定的都是“行政首长负责制”。

4、政府的职权。《地方组织法》第59条、60条、61条对地方政府职权作了规定。概括起来权力有下列四点:⑴执行本级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政府的决定、命令⑵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经济事务进行管理⑶任免行政工作人员⑷领导和监督本级政府部门和下级政府。总之,地方各级政府都应当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这个过程就是依法行政的过程,这个结果就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